在北京西四環的主路畔,一座誕生於明朝萬曆年間的徽州祠堂正低調地隱匿其中。
跨過足有半米高的門檻,古木的幽香撲鼻而來;再穿過粉牆青瓦、曲徑迴廊,一座飛簷翹角、雕樑畫棟的大戲台赫然眼前。記者不禁屏住呼吸,看這戲台上蹲脊獸、壁畫裝飾,貼金灑銀,鮮艷燦爛。兩旁木柱以鼓形石為基,兩兩相對,延伸到台口。台基高約兩米,正面用青磚砌成,左側有台階,可上戲台。台中有屏風隔板,將台口分為三間,正中一間大,左右兩間稍小。仰面而視,戲樓頂部中央建有一個八角藻井,有攏音之效。整個戲樓空靈通透,恍惚間,似能看到小生花旦粉墨登場,聲韻鏗鏘。
這座原本植根於徽州績溪的胡姓大祠堂,穿越了近五百年的時光,如今坐落在京城一角。而這,不過是坦博藝苑總裁、收藏家白十源計劃復建的徽州歷史古村落的序曲。
十餘年收集二百座建築
白十源第一次收藏徽派建築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。當時由於需要興建新的建築,很多房子面臨整體拆除,這吸引了很多喜歡古董的人前往安徽收集建築構件。白十源也是其中之一。無論是窗戶、門板、房樑還是雕件,這些精美的構件都令他愛不釋手。
在收集的過程中,不斷看到藝術品般完美的徽派建築被零割碎剮,白十源心痛不已。「對於文物來説,最重要的是其完整性。一旦這些好東西拆散了,再湊在一起的可能性幾乎是零。」白十源説,「當時整體購買的價格和零散買差不多。」於是,他有了收集整座建築的念頭。
「第一座徽派建築,僅十萬元(人民幣,下同)就收到了。」白十源告訴記者。如今,這座建築已被拆成一塊塊磚瓦石木,標編號,躺在北京大興區的一座倉庫中。和它作伴的還有200多座各式不同的徽派建築,這是白十源十餘年來辛苦收集的成果。
建築承載中國文化核心
除了這座績溪胡姓大祠堂,白十源還在中國國家畫院復建了一座門罩和一個戲台。正在大興復建的小型徽州建築集合也將在五月建成。「我在大興先做個預演,拿出了幾套房子,把祠堂、書院、民居做一個小型集合,再配合一點小的水系、園林,讓大家對徽式建築有一個簡單的體驗,感受古徽州的文化和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。同時,也對陳設的字畫、傢具,甚至是生活場景,做一個簡單的復原。」
白十源告訴記者,徽式建築承載了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,融入了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,並以非常容易理解的立體方式呈現出來。建築中的每一個雕刻都蘊含一個經典的歷史故事,表現中國的藝術、倫理、道德和思想;中國文化的影子在徽式建築中無處不在。
「你看這個祠堂後進兩側的小房子,使用的二十四塊雕花門板,雕的就是中國二十四孝故事。」白十源一邊説一邊給記者指點。他介紹,徽州建築有三寶,木雕、磚雕和石雕;建築門類也有很多,如祠堂、牌坊、刺史府、大夫第、官廳、書院、戲樓、民居,還包括一些門樓、古橋、古亭和石刻,並且,有些大規模的祠堂本身就帶有戲樓。
祠堂作為緬懷先祖、加強宗族內部凝聚力的一種特殊公共建築,在徽州地區盛極一時,它和官廳、寺廟、書院、牌坊等都是當地最高級的建築。徽州的公共建築一般都非常恢宏,規制很高;一般的民居就很緊湊,只有兩三層高,二三百平方的面積。
白十源説,樸素淡雅、灰白相間的建築色調,獨具一格的馬頭牆造型,緊湊通融的天井庭院,奇巧多變的樑架結構,精美的雕刻裝飾,古雅的室內陳設,這些徽州建築深蓄儒家文化的底蘊,讓他癡迷、讓他癲狂。此外,徽式建築的建築結構很適合拆解,因為全部都是實木的榫卯結構。文化價值被體現在徽式建築上,更易留存。這些沉澱了中國上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徽式建築,面臨被毀滅,也就更讓他下定決心去保存、恢復他們。
修、買、建、拆、運
因為財力有限,白十源在收集時都要挑選既精美獨特,又有代表意義的建築,盡可能做到全面收購。他所收集的幾十個祠堂從二百多平方米到二千多平方米的規模不等,每一個祠堂都不同。他告訴記者,曾見過一個宋代的徽州祠堂。「那個真是捨不得拆,要盡量讓它原地保存。拆了挪出來是不得已的方法,最好的方法是修繕好了留在原地。」
白十源介紹説,他收集古建築的費用是分次支出。第一筆是購買建築的錢;第二筆是為了將來的復原,請一批專家進行拆解的錢;第三筆是運輸費。之後,還面臨三筆大支出。第一是修復的費用。因為這些建築都是三四百年的老房子,經過風雨剝蝕已殘敗不堪;修復涉及買舊補舊,修舊如舊,用老材料把已經壞掉的地方替換。第二是人工支出。現在他的大興倉庫有一支五十人左右的技師隊伍,每天負責對建築構件修繕;而一個好的技師一天的工資要五百元。第三就是將來選擇合適地方,將它們復原的費用。
「拆和建的費用差不多。」白十源説,「修的費用是買的三倍。」修一套房子平均要花一年半,大房子甚至要三年。
計劃復建十個古村落
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2000年初,白十源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在收集古建築上,看過的房子不下千套。它們絕大部分是被拆散了買走,賣不掉的則直接被當成垃圾、木料拆掉。「現在當地對這種古建築的保護越來越重視了,好的建築都被保護起來了,已經很難再去買到好的建築了。想投也難有機會了。」白十源高興的笑説。
白十源的願望是將全部收集的200多套徽式建築,復建成十個古村落。在規劃設計中參照徽州古村落重視人與環境和諧、人與自然協調的合理佈局,強調「天地人」三才之道,「天人合一」的「風水宜人」以及「陰陽平衡」的理念,將它們分建在世界可以更好傳播中國文化的任何地方。而這,需要時間和社會的逐步發展。「我也不急,」他淡淡的笑,「畢竟現在它們已經舒舒服服的住在醫院裡;何時出院,就要看外部條件的配合。」
據他的設想,十年之內,當中國每人平均GDP超過6000美元時,這個理想就會實現。「到時候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社會力量支持,而不再是獨立支撐。」他説,「我希望有一天能在香港復建一座徽式古建築。」
来源:大公报 |